病因
⑴ 感染性发热: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发热
⑵ 非感染性发热:
a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如大手术后的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 面积烧伤;心梗、肢体坏死;癌症、白血病、溶血反应等。
b 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c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亢、重度脱水等。
d 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
e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如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f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属于功能性发热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人的正常体温一般为36℃~37℃。下午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或进餐后体温会略升高;女性在月经前和妊娠期体温稍高于正常;老年人体温相对低于儿童、青壮年。通常体温每升高1°C,脉搏每分钟增加10次。
临床表现
一般认为人口腔温度≥37.5°C或一天内体温之差>1°C,就可称为发热。分度:低热 37.5℃~38℃、中度发热 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 41℃以上
分期: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
伴随症状:寒战、结膜充血、单纯疱疹、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出血、关节肿痛、皮疹、昏迷
处理
卧床休息、多喝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经常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