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评价正确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能悦纳自我。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生活目标和理想的制定也切合实际;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同时,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
2.人际关系和谐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相处,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人际关系和谐。在与他人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能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取长补短、不卑不亢,交往动机端正。
3.社会适应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
4.意志品质健全
意志是人在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标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是个性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可控性特征。健康的意志应该具有目的性,即能自觉地确定行为的目的。在制定和执行计划时,能集思广益,不轻信盲从;在需要做出决定时,能当机立断、毫不犹豫;意志应具有坚韧性,既能持之以恒,又能知通达变;意志应具有自制性,即为了达到目的而能控制一时的感情冲动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5.情绪积极稳定
情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关系体验的反映。心理健康的人的愉快、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总是占优势,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自己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既能适度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和现实环境相适应。
6.人格和谐完整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整是指一个人具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和方式,对外界刺激的认识和行为反应合理、适度;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能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心理健康者应具有与多数同龄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严重偏离,就是不健康的表现,如少年儿童圆滑世故、成年人天真幼稚等。此外,人的心理行为也应与其性别特征大致相符,如果男性过于女性化、“娘娘腔”则易造成其社会性别角色的反差和冲突,难于适应社会和群体。因此,心理行为符合年龄及性别特征亦是心理健康的一项基础性指标。
8.智力正常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智力正常是人们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个体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