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两个生长高峰。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得第二个生长高峰,把握好这个时期就等于把握了人一生的生长发育水平。个体的身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种族、遗传、地理环境、气候、营养健康、文体活动、精神状态等。
1、家族、种族影响
青春期身高的家族性及种族性差异是遗传因素影响身高的具体表现,近代有关人类学领域的研究对此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证据。在家族影响方面,良好生活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其成年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一般来说父母为高身材,其子女的身材也高些。据此,青少年成年时的身高可根据当时的年龄、身高、父母身高、骨龄等进行预测。在种族方面,体型、躯干和四肢长度的比例主要受种族遗传的影响,并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在美国洛杉矶长大的日本儿童,生活环境与美国白人相近,但其腿长却低于同等身高的白人儿童。一般认为骨龄成熟的快慢是影响身高的因素之一,亚裔儿童在青春期阶段骨的干骺愈合速度显著超过非洲裔和欧洲裔的美国儿童,这种青春期骨龄成熟加快的现象,被认为是亚洲儿童成年身高矮于白种人的主要原因。
2、营养因素的影响
营养物质是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资基础。青春期的青少年处于身体生长突增阶段,对热量的需求显著增加。在这个时期,要保证营养物质的同化过程超过异化过程,青少年才能获得充分的发育。如果膳食结构不合理,各种营养素的摄入不均衡,将导致成长所必需的热量、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等供给不足,使青春期生长减慢甚至停滞。
3、睡眠对身高的影响
青少年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使其有规律、有节奏。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青春期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研究证明,睡眠对大脑皮层功能的恢复极为重要,它是各种能量物质加紧储备的过程以及生长激素脉冲性分泌的高峰阶段。一般来说,生长激素的分泌是在深睡眠一小时后达到高峰,到苏醒前逐渐减少。如果能保证一段较长的深睡眠状态,对生长发育是极有好处的。因此,青少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年龄越小,睡眠时间应越长。
4、体育锻炼对身高的影响
运动是促进身体发育的重要因素。运动时,青少年的新陈代谢显著增强,因此促进身体各部的生长。长期锻炼者骨骼直径增粗、骨髓腔增大,有利于骨骼及全身的钙磷代谢,加速激素分泌促进生长。但应注意,运动生理负荷过低,不能起到锻炼的作用;过高也会对身体有害,运动量的安排应根据生长发育水平、功能状况、有无疾病等情况因人而异。一般青少年在锻炼时,平均脉搏应维持在125——155次/分为宜,运动时间以1 小时左右为宜。同时,饭后不宜马上进行运动,运动后应及时补充营养。在运动项目上也要有所选择,慢跑、跳跃、游泳、悬垂、伸展运动能促进身高增加。长期的负重运动如举重对身高的发育不利。
5、气候、季节与地理环境对身高的影响
根据国内外各种调查统计来看,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人的身高都是北高南低。如日本列岛越向东北,身高越高,越向西南则越矮小;欧洲居民身高以南欧最低,中欧处于中等水平,西北欧最高。在我国北方地区男女身高均值皆大于南方地区。海拔因素对于人的身高也有影响。缺氧和低气压造成新陈代谢缓慢,以致生长相对迟缓。各国学者还发现,在一年中,春季身高增长最快。在3~5月身高的增长值相当于9~11月身高增长值的2~2.5倍。
6、环境污染对身高的影响
工业化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威胁人类健康,同时也给青春期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影响。有调查结果表明,污染区的青少年的身体发育较无污染区落后,尤以女孩明显。
7、社会因素对身高的影响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生活学习环境、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质量、父母的教育程度及职业、亲子情感等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它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同时还影响其心理、智力和行为的发展。当处于不良的社会政治、经济状态(如战争、动乱、经济萧条或危机等)时,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会出现停滞,甚至下降的现象。另外,家庭氛围不够和谐,父母离异等给一些青少年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同时亦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有研究报道,从小缺乏良好环境和情感关怀的青少年,如缺乏母爱,身高发育速度低于对照组。另外,生长发育还有城乡差异,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主要是城乡之间经济水平的差异造成的。
8、疾病对身高的影响
一般认为,患病影响生长发育,但程度各不相同。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严重的程度,所累及的器官、系统、范围,病程的长短、以及是否留下后遗症等。有的疾病经过及时治疗,消除了阻碍生长的因素,可以恢复和赶上正常生长速度。因此,青少年朋友如果患病应该及时治疗,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