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校区首页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国知名的高校,均以原文转载以便同学们能够进入各高校网络学习更多的知识。
 首页 / 性生理 / 性心理 / 性与健康 / 性美学 / 性教育 / 性文化 / 性故事 / 道德与法 / 课件下载 
栏目导航
 性文化 
当前位置: 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网>>性文化>>正文
盘点“民俗”文化中的性爱
2015-04-21 19:36   审核人:

    中国有很多民俗文化,一般都是为了纪念某些重要的人物,或者做庆祝之用而举行某些活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民俗文化中暗藏了很多性爱相关的知识。下面来为大家盘点一下。

  有关七夕节的传说,流传最广的莫过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个传说不仅在汉族中广泛流传,在少数民族中也有流传。故事情节几乎是家喻户晓,这里就不再赘述。这个传说含有两个主题,一是性格的禁忌,这个主题是通过织女的父母对女儿女婿的爱情摧残上体现出来的;二是对性的对抗,主要是通过牛郎、织女的反抗行为体现出来的,故事的结局--七夕相会,是反抗行为的结果,意味着性的暂时解除,男女双方得以恢复爱情的交往。

  七夕的节日活动以"乞巧"为主。在七夕之夜,若干个姑娘(大多是七个)聚集在一起,用一种占卜的方式向天空中的织女星乞巧,以乞富、乞寿、乞子为内容。我们知道,乞求财富的增长(即家道兴旺)、寿命的续延和子孙的繁衍,是生殖崇拜的主要功能。这种原始功能的痕迹在民间仍有保留。比如,山东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七夕这天,七个要好的姑娘聚在一起集粮集菜包饺子,把铜线、针、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据说,吃到针的手巧,吃到钱的有福,吃到枣的早婚得子。

  七夕之际,待字闺中的姑娘为何要向天上的织女乞巧呢?这是因为织女与向她乞求人间的女子一样,只是生殖的母体,她的生殖力还有待于性的交合祈求,其根本原因在于这天是织女和牛郎相会的日子,在于他们的结合,这是实现爱情、实现生殖愿望的前奏。

  中秋节,是秋季最重要的节日。节日主要活动是拜月。一般是家庭主妇副食全家拜月,这就是中秋为"团圆节"的由来。古时称月为阴,是女性崇拜象征物。中秋月亮走到"正西"方位,格外明朗,据说可以看到月亮上的玉兔、蟾蜍。母兔怀孕28天产小兔,也是妇女月经周期的天数。将兔子安置在月亮上并给予崇拜,无疑是古人女阴崇拜的反映。蟾蜍生殖力强,是生殖母体的象征。所以,古人崇拜月亮,无形中把月亮看作一个母性聚合形态。一个家庭在主妇带领下全家拜月,象征着祈求家族繁衍、子孙满堂的价值观。如今,这种节俗已转变成为赏月、吃月饼,以往严肃的祭祀便成了轻松的欢娱。

  火,是秋季节日的一个重要象征物。点河放河灯是一项极为普遍的习俗。中元节、中秋节之日,或去河中放灯,或将灯送给求子家庭,送灯就意味着送子(""谐音"",丁即男丁)。河灯常常做成西瓜、莲花、葫芦等形状,这些都是生殖崇拜的常用形式。

  瓜果,几乎是所有秋季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道具。七夕节乞巧时,要对织女供瓜果。中元节祭祖时,要把瓜果与新禾一起供奉。中秋拜月时更和不了瓜果。放河灯时,也常用西瓜、番瓜、南瓜等物,做成西瓜灯、番瓜灯、南瓜灯。不少地方在中秋有一种"摸秋"的风俗,即求子的妇女在节日的夜晚到地里去偷瓜,特别要偷瓜,""谐音"",取回后藏在床下,认为这样可以生男孩子。有的民族如土家族,甚至八月十五没有其他活动,只有偷瓜送瓜。小儿或大人摸到地里偷瓜,然后送到新婚人家或无子人家,放入锦被之中,往往把一床锦被弄得连泥带水,一塌糊涂,但接瓜的人家还要宴请送瓜人和宾客。

  很显然,人们用瓜来作象征物,是取瓜体多籽的功能。古人常以"绵绵瓜瓞"喻种族繁衍。"摸秋"习俗,就是希望借着这些暗示性的瓜果,置于夫妇性交的场所,作为一种神秘的力量,使性交发生传子的作用。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北大学朔州校区 地址:山西省朔州市开发区长宁街11号 邮政编码:036000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 (晋)ICP备05000467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002001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