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1.全球艾滋病领域重大历史事件
艾滋病从流行开始,就遭到人类的全力抵御。可以说,20多年来艾滋病的猖狂蔓延史,就是一部人类对它的奋勇抗击史。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大量增加人员、经费投入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分工合作,全面发挥协调、领导作用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医生、社会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这一全球行动;来自世界各国的非政府组织、机构和团体等积极参与;共同为抗御艾滋病付出巨大努力。WHO在其“2006年全球艾滋病报告”中,列举了一些近25年来,在全球艾滋病领域中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
●1981年,首次在美国同性恋人群中发现有免疫缺陷症状的患者。
●1982年,首次定义“艾滋病”。
●1983年,HIV被正式认定为是导致艾滋病的病毒。
●1983一1984年,艾滋病从非洲开始,在异性中传播。
●1985年,HlV抗体检测技术获得成功。从此,人们可以通过检测抗体,了解自己是否感染了HIV。
●1986年,有关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国际指导组织——“全球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网络”正式成立。
●1987年,WHO推出首个全球艾滋病合作项目。
●1987年,美国批准使用首个治疗艾滋病的药物(AZT)。
●1992一1993年,由于广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在乌干达青年女性和泰国青年男性等人群中,首次出现HIV感染率的下降趋势。该趋势在发展中国家HIV感染率的迅猛增长趋势中,是首个出现的事例,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有力证明,人们能够通过采取一些主动干预措施,在人群中成功地阻遏艾滋病的流行。
●1994年,第一个效能较高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出现。
●1996年,科学家通过改进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使母婴传播的感染率(主要在发达国家中)显著下降。
●l996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正式成立。
●1998一1993年,巴西成为世界上首个通过公共卫生体系向艾滋病病人提供治疗服务的国家。
●2001年,在联合国倡导下,全球基金募集工作全面启动。多部门开展合作,联手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
●2003年,WHO和UNAIDS联合提出倡议:2005年前,向发展中国家的300万名点者提供治疗药物ART。
●2004年,世界各国取得共识,将保护女性作为全球合作预防艾滋病的重点。
由于世界各国持续不断的努力,尤其在采取上述一系列重大措施后,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成绩逐步显现。接受治疗的人数逐步增多。2005年,世界范围内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在经历25年的持续上升后,第一次出现走缓的迹象。不过,艾滋病的流行速度总体上依然超过防治工作的力度,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数量仍然在迅猛增加。何况,导致艾滋病蔓延的症结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药物只能延缓病情的发展,但不能消灭病毒;而且,迄今还没有能有效预防其感染的疫苗。因此,艾滋病的全球感染和流行趋势依然非常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