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是全身负重最大的关节之一。其结构比较特殊,它是由小腿的胫骨和腓骨的远端与脚上的距骨组成。内侧的突出部分形成内踝,外侧的突出部分形成外踝。踝关节的骨骼是由踝关节周围的三组主要韧带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在胫骨下端与腓骨下端之间,有胫腓联合(前后)韧带,使胫腓骨紧密连接,使踝穴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在内侧有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它起自内踝尖端,向下呈扇形分开,分别连在舟状骨、距骨和跟骨的载距突上。它坚强有力较少受伤。在外侧有外侧副韧带。它起自外踝尖端,分成三束。前后两束连在距骨外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叫做距腓前和距腓后韧带;中间一束连在跟骨上,叫做跟腓韧带。
当行走、奔跑、跳跃或上下台阶陡坡踩空或从高处坠落时脚掌落地与小腿形成不正常的角度时就会造成足内翻或外翻,导致踝关节外侧或内侧副韧带、肌肉突然受到暴力的牵拉,从而使得局部拉伤、断裂、撕脱,甚至骨折,踝扭伤常常累及外侧副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和韧带联合(胫腓前、后韧带)。三角韧带位于内踝,比外踝的韧带更加坚强,相对不易损伤。
踝扭伤占踝关节损伤的75%,跖屈伴足的内翻或内旋是最常见的踝关节损伤机制。约85%累及外侧副韧带,韧带联合扭伤是第二位,约占10%。 踝扭伤损伤顺序是:首先,距腓前韧带撕裂;随后,跟腓韧带;仅在极度内翻情况下距腓后韧带撕裂并伴有撕脱骨折。孤立性的跟腓韧带撕裂很少见。
受伤后首先要判断损伤轻重程度,及时处理:
踝关节的内侧或外侧,尤其内踝、外踝的下方或者下胫腓韧带处(胫腓骨之间)压痛明显,行走无困难,轻度损伤(一级);被动屈曲踝关节、牵拉受伤的副韧带时疼痛加重,局部迅速出现肿胀,甚至出现淤血,局部青紫,行走困难,韧带受伤可能性大(二级);如出现畸形,甚至出现骨摩擦音或骨摩擦感,则考虑外踝韧带断裂、撕脱性骨折或者踝关节骨折(三级)。少数严重者出现软组织破损、出血,甚至骨的断端与外界相通,形成开放性骨折。
踝关节扭伤临床分级
分级 |
韧带损伤 |
临床症状 |
康复时间 |
一级 |
轻度拉长,没有撕裂 踝关节相对稳定 |
轻度疼痛、肿胀和压痛一般没有淤血和关节不稳。 负重行走没有困难 |
1–3 周 |
二级 |
部分撕裂 产生不同程度的踝关节不稳定 |
中度疼痛、肿胀和压痛,可能有淤血。轻、中度关节不稳 。 关节一定程度上运动丧失和功能障碍。负重或行走疼痛 |
4–6 周 |
三级 |
完全撕裂 关节不稳定,可能造成周围骨性结构的损伤。 |
严重疼痛、肿胀和压痛 和淤血。 患者踝关节不稳、关节运动丧失和功能障碍。 |
6–8周不能负重行走 |
踝关节扭伤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必须排除常常合并存在的腓骨骨折。如有骨折可疑,需要拍X光片来确定。
需要指出,如果踝关节未经适当治疗则可能导致踝关节不稳,容易反复扭伤和脱位,严重者合并创伤性关节炎。